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时评| 滴滴的原罪:为什么软色情在社交互联网这样盛行?

作者: 胡艾茜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8月29日 09:39 |
播放

滴滴出行又有女生遇害事件,已经在网上被闹得沸沸扬扬。各种细节、来龙去脉想必大家已经十分清楚。

随着事件的发酵,滴滴出行越来越多的“内幕”被扒出来。

——滴滴顺风车宣传的互联网社交的逻辑,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性暗示和聊骚约炮的性质。其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曾表示,要打造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出行场景,要让私家车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

从一开始,滴滴的推广理念和价值观便错了。

“滴滴出行”,顾名思义着重点应在“出行”二字上,它的作用也等同于地铁、公交、出租车,是为用户的出行提供便利,而不是交友、聊骚甚至是性骚扰。

事实上,以软色情来进行推广的平台并非是滴滴一家独有,乃是现下流行的社交互联网的共性。

在网络社交普及的今天,网上应用无论是支付、住宿、出行还是其它各类平台,不加点黄似乎难以壮大。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交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已经充斥着我们生活里的方方面面,然而在互联网急速前进的同时,巨大且毫无限制的互联网社交空间里面,也充满了各样黄爆粗的内容。

一些商家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将色情信息植入其中,通过文字、图片包装将重口味软化,这些打着“擦边球”的暧昧信息和低俗内容,有时在视觉、感官和心理上给予人无法想象的刺激,让人们无法抗拒。

在中国,“色情”一直都被相关部门严厉监管和严打,但网络上仍有这么多商家愿意“铤而走险”,其主要原因是在网络商户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流量与用户都是不可跨越的高山。

一个刚起步的APP如何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色流”就是一条直通罗马的捷径大道。要知道,软色情往往是伴随着商业利益同行的。

例如视频交友平台陌M,最初发展时打出的理念是:挖掘隐秘交友需求,打造私欲发泄平台。

而一段时间曾被网友吐槽为“支付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曾上线一个生活圈白领日记、校园日记的圈子,且只允许女性发动态,内容多含有露骨和暗示性的图片、语言,来赚得打赏。

除此之外,微X的摇一摇、QQ的漂流瓶等,皆都跟此类似。

社交互联网里各样的应用此起彼伏,用它们独有的方式分别引领了一段时间的主流,然而唯有“软色情”无论时代如何推移,它始终都在。在时间、需求的驱使下形成一个“看不见”的“主流产业”,推动着社交互联网的“发展”。

为什么软色情在社交互联网这样盛行?因为社交互联网行业已经揣摩透了人心,很会利用人性的恶,也非常熟知人性的特点。

几十年前,一些二流子们喜欢叼着烟蹲在路口看着漂亮的小姑娘们走过去,吹一记口哨调戏一下;几十年过去了,似乎什么都没有变,只是那口哨声从马路边转移到了网络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时间飞速流转,唯一不变的是人心。

打开电脑,还未进入购物网站,首先弹出的是色情弹窗;某些网游,推出的女性NPG衣着暴露、袒胸露乳……

软色情带来的危害,让男人误认为女人“天生”就是这样,“女人生来就是为男人服务的”。也改变了女人的衣着习惯,几十年前的长裤、九分裤如今越来越短,短到大腿根部;上衣越穿越透、越拉越下,甚至这种衣着成为了一种流行。

相信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不管男女都不会站出来公开反对:女人应该得到绝对的平等、公正、尊重和权力。是的,女权主义节节升高的同时,网络上却铺天盖地的用着女性来作为吸引用户和流量的噱头,这种发展事态可谓是极其吊诡。

这些不良信息和欲望的相结合给商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却给正常人带来了一个有“毒”的虚拟世界。

曾有一名男子在对女性施行强奸后被抓,在接受庭审时说“女人天生就是为男人服务的”,而这一荒唐且惊人的结论则是他在多年浏览了大量含有软色情网站后得出的。

软色情形形色色抓人眼球,如同罂粟花一样,外在看上去美丽夺目,一旦“服用”则等同于酗酒和吸毒,日久成瘾。

有专家表示,色情带来的刺激会令人分泌多巴胺,也就是通常人所说的幸福素,它会让人产生愉悦和兴奋的感觉,且它的分泌会促使人更多的寻求色情,并产生恶性循环。

男人在软色情的“洗脑”和暗示下,将内心的欲望于现实付诸行动;女人在软色情的“鼓动”和纵容下,更加大胆的展示自己;未成年在软色情的轰炸和攻势下更是不能自拔,深陷其中,对他们的身心灵及成长带来巨大伤害。

用软色情来促进企业发展和用户消费,这种价值观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赚钱的方法有很多,为什么偏偏要通过降低道德底线的方式来达到目标?这是当下中国网络商们和网络时代的整个社会亟需反思的重要问题。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